兩位全國道德模范北京結(jié)緣引佳話——姚玉峰為黃旭華治療眼疾

1月5日,浙江杭州。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(yī)院眼科。窗外,寒風凜冽;室內(nèi),溫暖如春。
上午9時,當邵逸夫醫(yī)院眼科主任姚玉峰小心地給93歲的黃旭華揭開紗布時,黃老脫口而出:“太亮,太亮了!”
這時,手機鈴響,有短信。“哎呀!看清楚,看清楚了。”老人萬分驚喜地叫起來:“小小的字,我看清楚了,能看清楚了!”
真是喜悅。∵@次手術牽動了多少人的心!這真是冬天里,發(fā)生在兩個全國道德模范間最溫暖的新聞!
兩位全國道德模范北京結(jié)緣引佳話——姚玉峰為黃旭華治療眼疾
結(jié)緣在北京的表彰大會上
如果不是1個多月前,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代表合影時,執(zhí)意邀請黃旭華坐在自己的身邊,估計很多人都沒有機會走近這位白發(fā)老人——全國道德模范、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、我國第一代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研究所名譽所長、有“中國核潛艇之父”之譽的黃旭華。
2017年11月中旬,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活動在北京舉行。黃旭華作為第六屆道德模范的代表之一需要上臺發(fā)言。
在大會的前一天,工作人員把大字號的發(fā)言稿交給黃院士。黃院士拿到稿子,笑了笑說:“我要特大號的字,再加放大鏡才能看到。”
說者無意,但有一位聽者卻非常有心。
他也是全國道德模范,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(yī)院的眼科主任、世界眼科界“姚氏角膜移植法”的發(fā)明者姚玉峰。
站在黃院士身邊聽到這句話,姚玉峰心里“咯噔”了一下:看來黃院士眼睛有問題。他想:有機會要提醒黃院士去看一下眼科。
表彰大會結(jié)束后,姚玉峰就提醒黃院士到眼科去檢查一下。
“我已問過好多醫(yī)生,我的白內(nèi)障還能治療嗎?醫(yī)生都說,你這個年齡,這種白內(nèi)障,很少見。還是不做手術為好。而且,您這么大的年紀,風險太大了!”
黃院士說:“姚教授,我在《光明日報》和電視上看到過您的事跡,能否請您看看我的眼睛還有沒有辦法治療?”
30年隱姓埋名曾遭親人誤解;30年未能看望孝敬老母有太多的遺憾。這些遺憾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被國人知曉,但是,黃院士的另一個遺憾卻不為人所知。
老人告訴姚玉峰:他45歲做實驗的時候,總感覺眼睛很吃力。眼鏡一年一副,度數(shù)越來越深,發(fā)展到后面,老花鏡還要加放大鏡都不大看得清楚。
“我備了很多眼鏡,非常不方便。我曾問醫(yī)生能否再配一個更好的眼鏡。醫(yī)生說不行了,眼鏡作用只能到此為止。我把字體打成最大,用高度數(shù)的老花鏡,還不行,還要加上放大鏡,一個字一個字地照,才能勉強看見一些。”老人說他有一個老同事,原來也用老花鏡加放大鏡。兩年后失明了,只能聽見別人的聲音,卻看不到人。看到同事的經(jīng)歷,他感覺再這樣下去,自己的科研生涯也就到此為止了。
遺憾是深深的……
透過老人渾濁的眼睛,姚玉峰看到的是對光明深切的期盼。
因為沒有眼科基本設備,姚玉峰用手機上的手電筒先給黃院士做了初步檢查。手電筒的光照告訴他:黃院士的白內(nèi)障非常嚴重,白內(nèi)障已經(jīng)發(fā)黃成棕色了,F(xiàn)在手術難度會很大,只能爭取。
黃院士說想到杭州,請姚玉峰看。
“我愿承擔一切責任!”

1月2日下午,黃院士來到了杭州邵逸夫醫(yī)院。檢查后發(fā)現(xiàn):黃院士眼睛的視力不到0.1,白內(nèi)障呈棕褐色,達到五級核的硬度(白內(nèi)障最硬的核)。
姚玉峰和團隊商量治療方案:按一般常規(guī),這樣嚴重的白內(nèi)障,只能采用大切口摘除。這樣,對于醫(yī)生來說手術難度降低,風險相對小一些。但是大切口損傷大,術后視力恢復干擾因素多。尤其考慮到黃院士還非常渴望能夠繼續(xù)工作,大切口就不適合裝入三焦人工晶體,術后閱讀視力會很不理想。
可是,如果采用1.8毫米微切口的超聲乳化手術,又怕核太硬,能否順利超聲乳化是個疑問。還有,超聲能量大,手術損傷也會大,術后角膜水腫會明顯,整個恢復期會更長。
怎么辦?治療小組討論再三,權衡利弊,考慮到黃院士的工作愿望以及對國家的重要性,最終選擇采用微切口超聲乳化方案。
1月3日中午,醫(yī)院組織全院大會診。
大家的一致意見是:1.黃院士是一位超高齡的患者(93周歲),心血管、腎臟系統(tǒng)、呼吸系統(tǒng)顯示一些老年性的異常;2.長期口服阿司匹林,或會術中和術后繼發(fā)出血;3.全麻容易出異常,局麻手術醫(yī)生壓力大;4.總體需要眼科主刀醫(yī)生把握。
姚玉峰非常清楚,給“國寶”級的科學家做手術,是怎樣的壓力?!
但是,93歲高齡的黃院士依然精神矍鑠,每天堅持上班,為祖國新一代核潛艇的研制殫精竭慮、獻計獻策。
想到這位倔強的老人投身我國核潛艇事業(yè)近60載,守護著大國重器,大愛無聲,大智無形,但卻有力有道,足以支撐起大國科技崛起的筋骨,足以挺立起民族智慧的脊梁,姚玉峰熱血沸騰。作為主刀醫(yī)生,他說:“黃院士選擇來我們醫(yī)院治療,這是我們的榮幸,我當然也深感壓力。只要做到足夠仔細,防止意外是可能的。”
他作出決定:治療方案采用局麻下進行白內(nèi)障微小切口超聲乳化手術,聯(lián)合三焦人工晶體植入術。
姚玉峰愿承擔一切責任!
黃院士也對姚玉峰及其團隊高度信任。他說,當年為了造核潛艇,周總理勉勵和告誡他們?nèi)湓挘褐艿郊氈,一絲不茍,萬無一失。到邵逸夫醫(yī)院后,他覺得這三句話是對姚玉峰團隊工作的最好注腳。
老人說:“我已做好一切心理準備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