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山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——誠信“考出”文明新鄉(xiāng)風

誠信評分小組在村民代表監(jiān)督下現(xiàn)場匯總分數。(圖片由常山縣委報道組提供)
浙江在線6月19日訊(記者 施力維 趙璐潔 縣委報道組 胡江平 錢李源)看到自己的名字登在5月的誠信紅榜上,常山縣球川鎮(zhèn)黃泥畈村的村民胡月芳舒了口氣,走在村里,腳步都輕快了許多。
今年3月,胡月芳因為多次垃圾分類不到位,被扣了5分誠信分,上了村里的誠信黃榜。不僅面子上難看,而且一家人享受信用社低息貸款的“順位”也被推后了。最近兩個月,胡月芳努力做好每件小事,終于把丟掉的誠信分掙了回來。
誠信體系建設是常山在鄉(xiāng)村基層治理中的新探索。它對村民的社會公德、職業(yè)道德、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等四個方面作了具體要求。去年以來,常山試點對轄區(qū)20多個村莊的7萬多村民,每月打誠信分。村民誠信分的高低與信用貸款、評優(yōu)評先、就業(yè)推薦等直接掛鉤。
“守信者得益,失信者追趕”,1年多以來,誠信如一陣春風,散入常山鄉(xiāng)間,滋潤百姓心田,美化了鄉(xiāng)村環(huán)境,更凝聚起道德人心。結合法治、德治,以誠信體系考評為抓手的村民自治,成為常山推進鄉(xiāng)村治理、提升鄉(xiāng)風文明的新途徑。
破頑疾“法律夠不著,道德管不住,誰來處理?”
初夏的黃泥畈村,百畝桃林已掛滿果實,游客在此采摘游玩。村莊整潔,村民友善,這是黃泥畈留給游客的第一印象。而在兩年前,黃泥畈村糟糕的環(huán)境,連村民們自己都皺眉頭,更別說吸引外來游客了。
路面垃圾多,拖欠費用多,村民紛爭多……“沒有誠信體系建設,這‘三多’還真是難解決!贝逦瘯魅沃苎嗲嗾f。
“我養(yǎng)幾只土雞,犯了哪條法了?”村民劉傳忠曾是黃泥畈村有名的“刺頭”,家里散養(yǎng)的雞鴨,把鄰居、村道都弄得一塌糊涂。村干部上門勸說,老劉一句“沒犯法”就頂了回去。
不僅在黃泥畈村,垃圾不分類,家禽亂散養(yǎng),拖欠衛(wèi)生費等“法律夠不著,道德管不住”的村中小事,是各地基層治理中的共性難題。這些小事不解決,影響村民生活品質,更阻礙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的大局。
“農村出現(xiàn)的此類問題,多屬于道德層面。缺乏約束力,僅靠村民的自覺,根本無法解決!背I娇h委相關負責人說,有些村規(guī)民約約定,垃圾不分類罰款50元,但誰來罰、怎么管都是問題。
近年來,社會信用開始融入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。“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的機制約束力,給鄉(xiāng)村治理在‘法治’、‘德治’之外,提供了‘自治’的新思路!痹撠撠熑苏f,2018年初,常山開始在基層治理中探索誠信體系的建設,以誠信考評,約束、引導村民的行為習慣。
以黃泥畈村為例,誠信體系共分為社會公德、職業(yè)道德、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四大部分,涵蓋了村莊環(huán)境、和諧穩(wěn)定、融入中心工作等各方面!凹毞窒聛碛行⒗暇蠢、衛(wèi)生保潔、志愿服務、鄰里和睦等27個子模塊、75項誠信考核指標!背I娇h府辦副主任楊志國說。
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同意,黃泥畈村每個村民以1000分為誠信基礎分,每月考評。垃圾不分類扣5分,家禽散養(yǎng)扣10分;非法上訪聚眾鬧事,加入非法組織等,一票否決。考評組成員由聯(lián)戶黨員、村民代表、村干部,每月根據細則,對村民們的履行情況進行考評,匯總打分。
劉傳忠因為散養(yǎng)家禽被連續(xù)扣分,前兩個月都上了黃榜!皯{什么把我掛上黃榜,不給我推薦低息貸款!崩蟿⒁驗榛I不到貸款影響到了運輸生意。他因此到村委會拍桌子。村干部拿出一本誠信體系考評依據,逐條對照,給老劉耐心解釋:“這是考評組審核過的,并不是針對你個人。如果及時改正,分數就不再繼續(xù)扣!眲髦覛夂艉艋氐郊遥^一個月,家里的雞都圈養(yǎng)了起來。后兩個月他主動找到村干部要求參加義務勞動,要求修復信用分!拔疫等著年中的信用貸款呢!痹诖逦瘯瑒髦颐^不好意思地說。
3個多月的實踐,讓黃泥畈的村莊環(huán)境改頭換面,路上的垃圾少了,主動清掃的人多了!霸卩l(xiāng)村這個人情社會,一張紅黃榜,一套誠信體系獎懲機制帶來的約束力,彌補了過去鄉(xiāng)風文明建設中,想管不好管、管不好的短板!睏钪緡f。
聚人心“發(fā)展遇難題,群眾有想法,怎么解決?”
黃泥畈村的成功,讓誠信體系“走出”小山村,在常山全縣20多個村莊以及部分城市社區(qū)推廣。在廣大鄉(xiāng)村,誠信考評帶來的不僅是環(huán)境的改變,更凝聚起人心,為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積蓄了新能量。
球川鎮(zhèn)西村地處浙贛兩地交界處,村莊自然條件一般,集體經濟薄弱。為激活村集體經濟,早在2017年,西村就開始全域土地整治,依法拆除沿路違建,拓寬省際道路,引進產業(yè)項目。
“鎮(zhèn)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,但村民們不配合。干部拼命干,而群眾多在邊上看!鼻虼ㄦ(zhèn)黨委書記胡志彬說,兩年多的時間,西村主要道路兩側的違建拆除進度緩慢,土地整治政策處理也僅完成了30%,一個已談妥的農業(yè)綜合體項目遲遲無法入駐。
去年冬天,群眾工作最難的時候,誠信體系建設猶如一陣暖陽照進西村,融化了干群關系間的堅冰。當地鎮(zhèn)村干部在總體沿用黃泥畈村的誠信體系考評框架的同時,根據西村實際情況對細則做了修訂,對配合拆違、土地整治等鎮(zhèn)村中心工作的村民予以支持獎勵、違反相關規(guī)定的則加大扣分力度。
公開透明的誠信考評體系,把拆違、征地等中心工作都“曬”在陽光下!按謇镆还卜至4個考評組,每月推選出村民代表參加考評組,交叉給各家誠信體系履職情況打分!贝逦瘯魅昔斪娌耪f,考評組里的黨員還聯(lián)戶上門,詳細講解扣分原因、提供整改措施。
村民魯子木是村干部的親戚,因為不拆占用道路的圍墻,一樣被考評小組每月扣分,連續(xù)上了誠信黃榜;相同的賠償標準,村民鄭岳興帶頭搬遷墳墓、開展土地整治,上了紅榜,還獲得了鎮(zhèn)里優(yōu)先推薦工作的機會。
守信者得益,失信者追趕。原本進展緩慢的西村土地整治項目,在3個月內得以完成。知名食藥企業(yè)恒壽堂入駐,流轉土地種植香柚,生產酵素飲料。“這里的天然條件不是最好的,但村民的精神面貌確實不一樣,有一股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勁頭!逼髽I(yè)負責人說,這讓他們打消了疑慮,決定把企業(yè)落戶在這里。
“農村工作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。誠信考評就像是一把尺子,用同一個標準丈量村民的一言一行!鼻虼ㄦ(zhèn)黨委組織委員應華鋒說,誠信體系考評推行后,村里風言風語少了,干部與群眾間的關系也近了。
在推行誠信體系的鄉(xiāng)村,村民們主動參加公益活動,成了新風尚。“每個村還設置了誠信修復系統(tǒng),被扣了誠信分的村民可以參加村里的公益活動,將被扣除的分數補回來!睋榻B,常山縣推廣誠信體系建設以來,全縣主要村莊的矛盾糾紛率下降了23.5%,鄰里關系更加和諧;保潔費等公共費用基本按時繳納,村民參與村莊建設的主人翁意識更強了。
謀善治“重拾舊傳統(tǒng),整合新技術,如何完善?”
900多年前,朱熹曾往來于浙贛邊界的球川,講學會友。這里民風淳樸、鄉(xiāng)鄰親善,是朱老夫子理想中的桃花源。而今重訪故地,黃泥畈村曲水繞村,桃樹遍栽,村民和睦,相扶相讓,傳統(tǒng)文人心中“和諧重禮”的鄉(xiāng)村圖景,又真實地回到了身邊。
“現(xiàn)在有不少村莊提到鄉(xiāng)村振興,把焦點都放在了產業(yè)的興旺上,事實上,有效的基層治理是鄉(xiāng)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,兩者不可偏廢!闭憬髮W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范柏乃長期關注鄉(xiāng)村治理,曾多次在常山走訪調研誠信體系建設。他認為,過去一段時間,在追逐物質利益的浪潮中,有些村莊傳統(tǒng)民風逐漸退化。這導致一些鄉(xiāng)村社會陷入紊亂無序狀態(tài)的風險上升,成為了鄉(xiāng)村振興的阻礙。
新與舊之間,一座誠信體系的橋梁正在構建。高效的新技術手段,也可以助推和諧的農村傳統(tǒng)秩序回歸。
“過去在農村評價一個人,依據是眾口相傳建立起來的‘口碑’,如今可能一份誠信報告就夠了!睏钪緡f,借助大數據等技術的運用,村民們的誠信記錄被收集到數據庫中,每個村民都有了自己的誠信“畫像”。
球川鎮(zhèn)饅頭山村,是當地著名的上訪村。長期以來,村民間缺乏信任,經常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糾紛大打出手,鎮(zhèn)村干部都很頭疼。誠信體系在村里剛施行的時候,村民們認為只是搞形式、作秀,根本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,“村里的一點小事,真能全記下來,影響到工作、生活?”
今年年初的一件事,在饅頭山村引起了震動。村里一名培養(yǎng)了多年的入黨積極分子,平常行為不檢點,對拆違治理、環(huán)境整治等工作也不配合,屢屢丟失誠信分。黨組織在考察時,從數據庫中,調取了他的誠信報告,否決了這名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申請。
“誠信體系正逐步將傳統(tǒng)的村規(guī)民約數據化和量化,從而對村民產生了長期的約束力。”球川鎮(zhèn)黨委書記胡志彬認為,農村誠信體系建設要保持生命力,需要將鄉(xiāng)村傳統(tǒng)共識與現(xiàn)代的技術手段鏈接起來。目前,常山縣正研究逐步拓展誠信數據的適用范圍,比如對誠信分高的村民,在教育、就業(yè)、創(chuàng)業(yè)等領域給予重點支持,提供更多便利服務。
“將來常山百姓打開手機里的APP,就會顯示信用分,并標明享受的權利!毕乱徊剑I綄⑦\用一些本地化的手機應用,將全縣村民的誠信報告匯總到數據庫中,并在日常的工作及時調用,從而依靠誠信體系建立一套互聯(lián)互通、共享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