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是浙大婦院的醫(yī)生 同時也是十多個微信群的群主
浙江在線-錢江晚報9月26日訊(錢江晚報記者張苗通訊員孫美燕)“這個學期剛開學的時候,我們群友們捐了1.62萬元,送到了12位貧困山區(qū)的學生手里,暑假的時候,大家又捐了3000元給西藏的貧困孩子,群里還有早產媽媽生下龍鳳胎,家里條件也不好,群友們?yōu)樗麄兡季枇?000元。”30歲的毛毛把最近幾個月的捐款名目一筆一筆報給錢江晚報記者。
毛毛是杭州一所高中的老師,她的另一個身份,是浙大婦院中醫(yī)科主治醫(yī)師周菲菲的“助理群主”。
在浙大婦院,不同科室、不同醫(yī)生負責的病人,總能在醫(yī)患微信群里找到自己的病友,專家們解答群友的疾病疑問,病友們互相鼓勵打氣,一起度過難熬的患病時期。
原本只是為了方便咨詢的微信群,現在“進化”出了更多形態(tài),比如毛毛和群友們對貧困病友、學生的捐助已經成為群里的定期活動;在外科副主任醫(yī)師萬芳的醫(yī)患群里,有位身患乳腺癌而打算自殺的病人通過群聊,重拾起繼續(xù)活下去的信念……
3年建了十多個群
群的正能量遠超醫(yī)生想象
“3年前,我建立了第一個患者群,F在群越分越細,有備孕調理群、孕后到孕20周群、孕20周到孕40周準媽媽群、新手媽媽群、1歲以上寶媽群……人數越來越多,特別是1歲以上寶媽群馬上要超過微信群上限了,我們正打算新增群!3年前,婚后遲遲懷不上的毛毛找到了周菲菲醫(yī)生,經過3個月的調理后,她成功懷孕。這段經歷讓她認識了與她年齡相仿、同樣經歷著艱難懷孕狀態(tài)的病友們。
在周菲菲醫(yī)生看來,病友們在微信群里交流心得,能相互起到很好的效果。“懷不上孩子的都很焦慮,大家一起在群里聊天,成功懷孕的前輩可以分享經驗,這對緩解焦慮很有幫助!
久而久之,有些老病人成為了“專家”。比如今年孩子已經2歲的陳媽媽就整理出了一長串病人們各個時期注意事項、常見問題,每當有新人入群后,能很快通過這份清單找到自己困惑的答案。
“陳媽媽現在已經被大家叫做‘專家’了,過去她對病友的解答總要被我挑錯,現在除非是疑難雜癥,她都能幫我在群里回答,關鍵回答都到位!敝芊品漆t(yī)生說。
這一系列微信群,將病友們結成一個異常穩(wěn)固、感情甚篤的群體,一次次慷慨解囊就是最好的表現。
“去年夏天,群友們在聊天,有個新手媽媽發(fā)了張孩子的照片,說孩子長痱子了怎么辦!泵f,她很快認出那是熱疹,要消退也很簡單,就是開空調,“但這位新媽媽說家里沒有空調,房子還是租的,老公賺的錢還不夠買奶粉!笨赐赀@回答,毛毛的眼眶一下子就濕了,“就像是我的寶寶熱出了疹子一樣,特別心疼。”毛毛在群里發(fā)起了“群收款”,半天工夫,大家就為這位素未謀面的病友和孩子募捐了3000多元錢,足夠買一臺空調加一罐奶粉了。
“這是群里的第一次募捐,現在我們除了幫助貧困群友,還會找各地的貧困孩子捐助,我們好不容易當上了媽媽,看不了這些孩子受苦。”毛毛說。
“群友們做的遠遠超出了我原本建群的目的!敝芊品普f,上個月,來自新疆多次流產的卡迪順利生娃了。雖然她很快返回了家鄉(xiāng),但是通
過群聊,一些常見問題、困惑都能得到及時解決,“我經常和她們說一句話——因為你們,多了很多可愛的寶貝,無限感恩!
溫暖醫(yī)患群
讓她有了活下去的勇氣
浙大婦院外科副主任醫(yī)師萬芳把醫(yī)患群取名為“陽光微笑健康群”,在4年時間里,這里守護著200多位乳腺癌“家人”。
通過微信群,萬芳讓一位寫下遺書準備自殺的乳腺癌病人重新活了下來。最終萬醫(yī)生不僅撫慰了她的心靈,也治好了她的病。
“當時真的不想活了,如果不是想著老人‘白發(fā)人送黑發(fā)人’,如果不是萬醫(yī)生的耐心解答給我希望,我早就放棄治療了。”54歲的周燕是位事業(yè)有成的女強人,她性格好強,年輕時為創(chuàng)業(yè)吃了許多苦,好不容易準備享受退休生活,卻突然確診身患乳腺癌。遭遇晴天霹靂的她懷疑人生,想要放棄后續(xù)治療。
就在她剛寫完遺書,打算放棄治療的節(jié)骨眼上,萬芳把她拉進了自己的微信群,“一開始我真沒有心思關注,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!敝苎嗾f,她絕望又不甘心,隨意看了一眼群聊時,發(fā)現這個群十分熱鬧,“我發(fā)現,萬醫(yī)生晚上十點多還在回復病友的提問,天天如此,我就把我負能量一遍遍倒給她。每次,她都會第一時間回復我,幫我調整方案,耐心又細致。我慢慢想通了,上天讓我碰到這么好的醫(yī)生,她都沒有放棄我,我怎能放棄自己?”群友的相互鼓勵和專家的有問必答,讓周燕的心態(tài)發(fā)生了變化。
半年多過去了,周燕從放棄治療、害怕治療變?yōu)殚_始期待治療,她手術切除了一側乳房后積極化療!霸谶@之前,我從沒告訴過萬醫(yī)生我曾經想到過死,是她把我拉了回來。現在,我習慣一有問題,就給萬醫(yī)生留言,她的回復總能溫暖我的心!
采訪時,萬芳醫(yī)生說,自己每問診一位患者,就會邀請對方入群,“希望這方小天地,讓她們意識到自己不是唯一的個體,可以抱團取暖,也能在有了困難時隨時找到我!
每天,萬芳會在群里做一些疾病科普,比如乳腺癌患者能吃什么,可以做哪些運動?白天門診比較忙,她就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和晚上的休息時間,回復病友疑問。有時新患者一提問,群里有經驗的老患者也會熱心解答。
從萬芳的病友群里,還走出了20多位“天使美麗志愿者”,她們都是乳腺癌患者,除了幫助萬芳鼓勵病友,每月還組織患者線下活動,提供術后管理指導。其中一位患者妃妃還和小姐妹一起,做了不少美麗的帽子,送給化療后掉頭發(fā)的患者。
RSA的意思是“復發(fā)性流產”,這是懷孕20周到孩子出生的群。
剛懷孕到20周的群,取名“大熊貓”是因為這個階段并不安全,特別容易出意外,要像對待大熊貓一樣重視肚子里的孩子。
還發(fā)展出了團購、美食群,一個手機屏沒法全部囊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