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寧市圍繞獨居人員群體“不安全感”這個小切口,依托志愿浙江數字化改革成果,打造“益呼應”獨居人員志愿服務項目,成為“志愿浙江”重點場景。結合“浙江有禮文明潮城”市域文明新實踐,將“有禮”元素融入志愿服務,全面提升志愿服務精準觸達水平,構筑共同富裕精神家園。
一、供需匹配,打造全流程服務閉環(huán)。精準平衡志愿服務供需兩端,通過智能手環(huán)串聯(lián)獨居人員和專業(yè)志愿力量,建立“結對志愿者為主、就近志愿者為輔、專業(yè)志愿者支撐”服務模式,打造“1次按鍵—3分鐘回應—10分鐘到達—綜合評價”服務閉環(huán),提升對獨居人員的緊急救助能力,將志愿服務由傳統(tǒng)的組織者安排轉化為在線“接單”,實現從個人信任到數據信任的轉變,使志愿服務供需得到有效匹配,更好的實現“幫有禮”。
二、技術迭代,建立全覆蓋綜合集成。迭代升級智能手環(huán),聚焦高效化、智能化,將“益呼應”項目與志愿浙江、慧眼智治、智慧醫(yī)療等服務平臺打通。利用“慧眼智治”應用場景,推送獨居人員因走失產生的異常數據開展尋人;利用“智慧醫(yī)療”將智能手環(huán)中對獨居人員心率、血壓的監(jiān)測數據推送給社區(qū)醫(yī)生,實現全天候智能保護。通過數據跨系統(tǒng)流動,使被服務對象“數據清、情況明”,實現數據共享。
三、制度完善,實現全方位系統(tǒng)重塑。建立市級層面“益呼應”項目管理后臺,探索建立志愿者數據庫,使志愿服務更加精準高效。制定《“益呼應”獨居人員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服務流程和規(guī)范》《“益呼應”獨居人員緊急求助志愿者管理辦法》,確定7大類志愿服務內容,明確志愿者6項權利和6項義務,制定項目服務評價機制、工作保障機制、協(xié)調會商機制,為志愿服務精準觸達提供有效機制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