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幫有意思的龍港年輕人 創(chuàng)出文化新空間
嘭——嘭——嘭——曾被形容為大鼓震天、聲聞百里的《秦王破陣樂》,近日在溫州龍港市第五小學響起。
“馬上又有演出和比賽,孩子正在樂團排練曲子!苯淌彝,龍港市第五小學學生家長告訴記者,她的孩子紹境負責竹笛吹奏,將和學古箏、二胡、箜篌等樂器的同學一起,以民族樂團的形式完成表演。從去年招募團員開始,僅一年時間,樂團已招募來自龍港市各所學校的四五十名小學生,是龍港當?shù)氐谝粋少兒民族樂團。
隨著樂團的興起,一場場國風音樂文化盛宴,正讓越來越多的龍港青少年,在音樂之中品味國韻,傳承國風。而組建這個名為“小青龍”少兒民族樂團的,正是一群有意思的年輕人。

龍港市“小青龍”少兒民族樂團演出照受訪者供圖
有意思的人:
志趣相投,組建公益樂團
段釗迪是“小青龍”少兒民族樂團的發(fā)起人。從小主修二胡的她,本來在杭州有著一份高薪的工作,應同學繆晶晶的邀請來到龍港。
“我是河南人,曾來過龍港。這里的江南水鄉(xiāng)風情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!贝髮W畢業(yè)后,段釗迪選擇來到江南水鄉(xiāng)杭州,從事二胡教學工作。
段釗迪介紹,雖然收入尚可,但她更想做有意義的民樂教學,讓國風民樂高質(zhì)量傳承下去。“我在杭州時,恰是龍港撤鎮(zhèn)設市前后,繆晶晶希望我能和她一起到龍港發(fā)展!倍吾摰匣貞浀。
“龍港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,乍一看或許不如一線大城市光鮮亮麗,但撤鎮(zhèn)設市給這個城市帶來了新機會。對于年輕人創(chuàng)業(yè)來說,最重要的就是機會。”2022年,在箜篌非遺推廣積累一定基礎的繆晶晶再次向好友段釗迪發(fā)出邀請。
就這樣,兩人從非遺進校園的項目入手,因認真負責及有情懷有態(tài)度的教學理念,僅一年時間就組建少兒民樂團,讓國風音樂成為龍港新的文化IP的夢想日漸照進現(xiàn)實。
有意思的課:
在合作成長中,愛上民樂
一支樂團,只有主修二胡的段釗迪和主修箜篌的繆晶晶,顯然是不夠的,還需要更多的民樂教師,她倆瞄準了在工作中結識的各路朋友。組建這樣的公益樂團,純苦力并占用教學時間,原本以為會吃很多閉門羹,意外的是,她們得到了大力支持。
竹笛老師來了、古箏老師來了……不僅有年輕人,還有多年教學的老教師。集“創(chuàng)、編、策、排、演”于一身的少兒民樂團,就這樣,每周五在龍港市第五小學開始了固定排練。
年輕人創(chuàng)業(yè),往往情懷大于利益,以民族樂團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民樂、喜歡民樂,是大家共同的信念。“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更有意思,能讓孩子們更多學會合作,更能堅持下去!痹邶埜凼袑嶒炐W從事竹笛教學的徐董玉感觸頗深,她坦言在民樂團的培訓中孩子們學習更主動,不少孩子慕名前來報名。
“以前學樂器,要逼著孩子練。現(xiàn)在每天下午放學后他自己會找老師求指點,非常主動!饼埜凼械谖逍W學生李諾一的家長告訴記者,孩子參加了學校的二胡拓展興趣課,加入民樂團后認識更多學民樂的朋友,參與了龍港市和學校組織的各種表演,收獲滿滿的自信及團隊協(xié)作能力。
有意思的事:
雙向奔赴,城市文化氛圍漸濃
在樂團合作中成長的不僅有孩子,龍港這座年輕城市的文化氛圍,也在日益濃厚。
“樂團能夠發(fā)展起來,政府助力不少!笨娋ЬЫ榻B。由樂團老師組成的“無名琴社”可以在謝云舊居免費使用場地,她們則自發(fā)在謝云舊居不定期舉辦國風雅集、開展免費教學。雙向奔赴,造就了謝云舊居每天都有不同類別的文化公益課,供市民選擇。
此外,在龍港市委宣傳統(tǒng)戰(zhàn)部的推薦下,“小青龍”少兒民族樂團參加了第三屆世界溫州僑胞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、龍港市少兒春晚、2024年港風市集暨LBA籃球賽等活動,并被納入龍港市15分鐘品質(zhì)文化圈給予相應經(jīng)費補助。作為公益民樂團,眾多演出機會令家長和老師非常激動,舍棄休息時間加練節(jié)目成了大家主動而為的事情。

龍港市“小青龍”少兒民族樂團受訪者供圖
如今,為了讓“小青龍”少兒民族樂團走得更遠,繆晶晶正著手申請成立龍港市少兒民樂團學會。據(jù)龍港市新文藝群體協(xié)會林翔介紹,成立學會意味著民樂團將有資質(zhì)承辦比賽,能夠組織更多豐富多彩的民樂活動,在豐富市民生活、培養(yǎng)民樂人才等方面做出更多貢獻。
2023年10月,龍港市正式發(fā)布“城市合伙人”IP,“青年理想地”的概念應運而生。龍港由此向全球青年發(fā)出召集令:來龍港,致青春,創(chuàng)未來!段釗迪和繆晶晶這樣的青年“合作人”,在龍港找到了國風民樂團這片“理想地”,她們相信,在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,還會有更多的合伙人前來奔赴,開拓更多的理想地。
專家點評:
國家二級演員、浙江歌舞劇院女高音 林姿嫻
龍港的民族樂團傳遞了全民享受文化藝術的城市氛圍。在快速建設和改革的道路上,龍港居民的精神土壤肥沃,特色文化魅力成為這座城市品牌的“原力”。
作為從溫州走出的文化工作者,我見證了龍港在文化建設上的不懈努力和顯著成果。期待龍港能夠進一步提升文化硬件設施,讓劇場、博物館、藝術館成為居民家門口的文化殿堂;期待龍港能夠加強與國際國內(nèi)知名演出機構的合作,引進更多高水平的文藝演出;期待龍港能夠加大對本土文藝團體的扶持力度,鼓勵他們創(chuàng)作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作品,讓話劇、音樂劇、歌舞劇等成為講述龍港故事、展示龍港獨特魅力的新窗口。
在未來的日子里,當我們提及龍港時,除了“中國印刷城”“改革先行者”的贊美外,還將有更多“文化龍港”的喝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