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生命鑄成的不朽豐碑
——“時代楷!毙炖裢鞠冗M事跡首場報告會特寫
浙江日報杭州7月2日訊7月2日,省人民大會堂主會場。
上午9時不到,陸續(xù)有人進場,一樓座位很快被填滿。一場重要的報告會即將在這里舉行。
“‘時代楷模’徐利民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”,懸掛于主席臺上方的橫幅,宣告了這場報告會的主角——徐利民,浦江縣委原常委、宣傳部原部長,浙江土地上默默耕耘著的黨員干部中的一員,宣傳文化工作戰(zhàn)線上的一員。2022年9月,因積勞成疾,徐利民突發(fā)重病不幸去世,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2歲。不久前,他被中宣部追授“時代楷!睒s譽稱號。
9時30分,報告會正式開始。報告團成員走上臺,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。
上山文化,是徐利民為之燃燒的所在。第一個作報告的原浦江縣上山遺址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國萍,分享了與徐利民共事時的多個高光時刻。
張國萍印象很深,2020年8月,徐利民帶隊進京拜訪考古界泰斗嚴文明。彼時處于疫情防控時期,又遇上暴雨,多次聯(lián)絡未果,大家都打退堂鼓,徐利民卻不放棄,最后眾人終于在小區(qū)涼亭見到了嚴文明。這一面,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:嚴老評價,“上山創(chuàng)造了兩個世界第一——稻作農業(yè)世界第一,彩陶世界第一”。
被徐利民熱情和執(zhí)著感動的何止一人。袁隆平為上山題詞的“萬年上山世界稻源”,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宣傳詞;上山文化特展,成為首個在國家博物館開展的中國“百年百大考古發(fā)現(xiàn)”,并多次延展……
“生命的最后時刻,他惦念著操勞和牽掛著的仍是上山的工作!闭f到最后,張國萍哽咽了。電子屏上“上山工作不能落下”的微信留言截圖,讓不少人抹起了眼淚。
徐利民對事業(yè)的熱愛,與他朝夕相處的報告團成員、浦江縣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方黎晨有更深的感觸。
在他的記憶中,徐利民是一個心懷大局,主動為文明創(chuàng)建“啃硬骨頭”的人;是一個充滿激情,組織撰寫“奮力趕超干在今朝”系列述評、用文字凝聚力量的人;是一個善良有愛,把浦江群眾當自己親人的人。
這樣的徐利民,在住院時還不停交代方黎晨“有什么事情就打電話”,不上省城看病,只為“隨時可以出院去上班”。方黎晨一直不愿相信,那個喜歡跑步、爬山,愛逛博物館、看畫展,渾身充滿活力充滿干勁的人,已經離去。
聽到這里,臺下的省科技廳機關黨委工作人員靳晶晶紅了眼眶!啊丝偸且獮槭裁炊紵瑘蟾鏁屛疫M一步了解他、認識他、緬懷他!苯Ьдf,徐利民不管在哪個崗位,都展現(xiàn)出了極大的工作熱情和拼搏韌勁。作為一名青年科技干部,她更需要學習這股事不避難的勁頭。
“人就像種子,要做一粒好種子!边@是徐利民生前常說的話。他把自己當種子扎根在浦陽江畔,也為他愛的土地留下了更多的“種子”。
報告團成員、浦江縣委辦公室室務成員黃青青還記得,2017年2月,徐利民來縣委辦擔任主任的第一天就帶了行軍床。徐利民的辦公室總是亮到很晚,“他和我們說,燈亮著,代表辦公室有人;人在,戰(zhàn)斗力就在!
把同事當戰(zhàn)友的徐利民,用歷練不斷提升集體的戰(zhàn)斗力。2018年,浦江縣開展行政村(社區(qū))規(guī)模調整,徐利民讓縣委辦所有人分批次到一線“經風雨、見世面”,黃青青等人經歷了一批坐在辦公室永遠都碰不到的難題。再后來,哪里有“急難險重”,哪里就有縣委辦的同志。
“徐部長還帶我們學歷史、鼓勵我們站到臺前講心得……在他看來,做好手頭的工作很重要,把干部培養(yǎng)成為‘腦中有政治、眼中有大局、手中有真功、心中有勤廉’的多面手,一樣重要!睆囊幻畔⒖瓶茊T不斷成長,徐利民一直激勵著黃青青前行。
臺上的成員講得動情,臺下的觀眾也聽得入心,掌聲又一次響起。
第四個作報告的浦江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郎玉朝,曾面對面采訪過徐利民。徐利民離世后,他又采訪了解了更多故事。“徐部長無論走到哪里,心里總是裝著老百姓。”通過一次次采訪,郎玉朝看到了一個出身農門,深切愛著家鄉(xiāng)和百姓的徐利民:他帶領大伙兒克服萬難拓荒山修水庫;看到誰家有困難,都會悄悄掏出錢給予幫助;他還走進直播間幫村民吆喝滯銷的農貨……只要對群眾有利,徐利民就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去做。
郎玉朝說:“他用行動,詮釋了自己名字中‘利民’兩字的意義!
無情未必真豪杰。徐利民哥哥徐樹明眼含淚水,用帶有浦江口音的普通話,講述家人眼中的徐利民——從小時候幫家里干農活,講到長大后工作再忙也要抽空看望媽媽;從送女兒外出求學講到父女再相見已是永訣;從帶頭遵紀守法不幫疫情期間違紀打牌的表哥說情,講到躺在病床上虛弱得說不出話,還讓家人編輯工作信息發(fā)給同事……
一句句深情的傾訴,一幕幕感人的畫面,一行行思念的淚水,震撼著觀眾的心,臺下此起彼伏響起抽泣聲。
對徐利民的突然離去,家人們始終無法平靜!暗蚁,只要我們還能常常提起他,還記得他做過的事,繼續(xù)他未完成的事業(yè),他就永遠和我們在一起!毙鞓涿髡f。
話音落下,場下爆發(fā)出雷鳴般的掌聲。
徐利民去世后,潮新聞深度報道中心記者張蓉曾在浦江蹲點采訪。采訪時,她就在想,是什么造就了認真做事、干凈做人的徐利民?
“他工作再忙也會抽空看望媽媽,但對家里又很講原則,絕不‘開后門’。更難得的是,他的愛遠不只小家,群眾也是他的親人。孝老愛親、大公無私,這些品質背后是優(yōu)秀家庭家風深厚的傳承與積淀。”這次作為觀眾,再次被徐利民事跡感動的張蓉,有了更清晰的答案!斑@足以證明好家風的力量,對人的影響是一生的。學習‘時代楷!視䦶淖陨怼奈业男〖议_始,學習他的精神和品質!睆埲卣f。
一個多小時的報告會,讓一個真實、鮮活、感人的徐利民又重現(xiàn)在大家眼前。報告會結束了,但他用生命鑄成的不朽豐碑,卻永遠矗立在觀眾心間。
基層干部代表、浦江縣虞宅鄉(xiāng)黨委書記毛悅在現(xiàn)場發(fā)出倡議:學習徐利民同志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,為民盡責的公仆情懷,擔當使命的實干精神,努力在忠實踐行“八八戰(zhàn)略”、奮進新時代新征程上作出更大成績,為勇當先行者、譜寫新篇章作出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