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一地“斗月餅”上央視 原來還能一邊斗蛐蛐一邊吃月餅
9月13日,杭州臨平塘棲鎮(zhèn)展開一場盛事——“斗月餅”冠亞軍決賽。冠軍獲得者會獲得一筒塘棲土灶月餅。
“斗月餅”背后,是當地傳承百年的中秋風俗。
每逢白露節(jié)氣前,塘棲人家就著手開始養(yǎng)蛐蛐,等至白露至中秋這一段時間,好玩的事情來了:大家拎著小筐,內置自家做的土灶月餅和蛐蛐,串門“斗月餅”,誰家的蛐蛐贏了,就拿走別家的月餅,輸了,則留下一個月餅。

“斗月餅”風俗受訪者提供

“斗月餅”風俗受訪者提供
你輸給我,我輸給你,幾回合下來,村里各式口味的土灶月餅集齊了。輪流品嘗后,覺得哪戶人家土灶月餅味道做得好,再虛心求教,提升技藝。
今年60歲的沈建標說,這是“爺爺的爺爺就傳承下來的習俗”,如今就像過節(jié)一樣,“村里男女老少都會參與進來”。
雖是民間比賽,但斗蛐蛐的專業(yè)程度絲毫不含糊。比賽用具囊括蛐蛐斗床、斗柵、蟋蟀草、絨球、網罩、過筒、食板、水盂等,甚至有計時秒表。
蛐蛐要先稱重,分為4個量級,按照體重打不同級別的“擂臺賽”。開打的時候,用蟋蟀草撩撥蛐蛐,讓其斗志昂揚,再打開斗柵的間隔讓蛐蛐相斗。旁邊的看客屏息凝神。一只蛐蛐贏了,會驕傲地展開翅膀,高聲鳴叫。而常勝將軍類型的蛐蛐,有時能以一敵十,連戰(zhàn)10多個對手都不在話下。如此“爭氣”的蛐蛐,讓主人臉上有光,揚眉吐氣,能捧一堆月餅回家。

“斗月餅”風俗受訪者提供

“斗月餅”風俗受訪者提供
“大家圍坐在一起,很熱鬧的!鄙蚪苏f,一邊斗蛐蛐一邊贏土灶月餅,這風俗在臨平塘棲是獨一份的熱鬧。
為此,2002年,塘棲鎮(zhèn)專門成立了民間斗月餅研究會,目前會員有70多位,都是“斗月餅”斗蛐蛐的行家。
“斗月餅”中的月餅,指得是當地土灶月餅,做法是老底子傳下來的。如今,土灶月餅依然保留著傳統(tǒng)技藝,制作過程全手工,選用南瓜、芋頭、芝麻、紫薯等,進入土灶烘烤而成。咬一口,皮酥得往下掉。
做土灶月餅,各家有各家的習慣,味道也有差別,但有個標準是統(tǒng)一的:“我們的月餅土到掉渣,土灶月餅有三土,餡料土,五谷雜糧為主。制法土,全靠手工。烘烤土,用農家土烘烤!鄙蚪苏f。

“斗月餅”風俗受訪者提供

塘棲土灶月餅受訪者提供
讓沈建標高興的是,今年他的工坊尚未開工,就已接到10萬枚月餅的訂單,與去年相比預定量漲了一倍多。前幾天,他還接受了央視的采訪,塘棲土灶月餅的故事于9月4日晚被央視新聞報道。

央視報道截圖

央視報道截圖
塘棲鎮(zhèn)政府工作人員表示,“斗月餅”作為塘棲的傳統(tǒng)文化之一,歷經歲月仍保留著傳統(tǒng)內核,希望能被更多人知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