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地匠人成就一件四經絞羅長衫





“老師您好,已經收到長衫,很雅,很喜歡!
“從衣服上能呈現出老師的精心、精益、精巧、精思、精雅,收藏!
收到北京客人的好評,身在浦江的趙芳英露出了笑容。去年7月破例接的客單,趙芳英傾注了心血,時隔近8個月,近日終于完成從布料到衣服的嬗變。從絲線到織布、染色、裁剪、縫制,這件天青色的四經絞羅長衫制作完成何嘗不是一段神奇的旅程呢?
無法拒絕的新客單
從小跟著父親學藝,16歲進入裁縫行業(yè),如今趙芳英已獲得金華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,是旗袍制作技藝金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。她和女兒俞璐的工作室把老一輩的匠心技藝傳承下去,做客單之余,還堅持帶好學徒。
趙芳英一般不接新客的單子!敖衲瓴唤訂瘟,還有很多單來不及做!比ツ7月,第一次回復北京客人,她是這樣說的。最終打動她的除了對方的誠意,還有那一塊11.3米的珍貴布料。平日里鐘愛收藏老布料的趙芳英,深知四經絞羅和天青色的分量。
一根絲線,演繹出千變萬化的美,絲綢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征,其中,綾羅綢緞更代表中國古代絲織工藝的精髓。四經絞羅,就是羅織物中的極品。
客人寄來的正是一塊寬0.39米、長11.3米的四經絞羅,出自四經絞羅織造技藝江蘇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周家明。1996年,周家明第一次在日本客戶手中看到四經絞羅的小樣,從菱紋判斷,是漢代出現過的四經絞花羅。在織機上研制了一年多時間,他終于讓這一技藝“復活”,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耳杯菱紋羅、江陵馬山墓出土的四經絞羅得以再現。
不同于一般織物上下垂直交織的織造方式,四經絞羅是經線輪流和左側或右側的緯線交替、相扣,呈不可分割的鏈狀結構。因為細密度高,極易產生斷線和瑕疵,一個技藝嫻熟的織工,一天也只能織出5~10厘米長的成品。依此推算,11.3米的四經絞羅需百余天的工期。交到客人手中,周家明特意提到“這次織得比較密,不容易勾絲和滑絲”。
植物染也是中國傳統(tǒng)絲綢技藝的組成部分。天青色這款充滿意境的顏色,被詩人糅進平仄,被匠人淬入窯火,也被染匠浸入了染缸。為這塊四經絞羅染上天青色的是湖北省級非遺項目傳統(tǒng)植物染料染色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榮華。今年央視春晚中,“蝴蝶仙子”李子柒穿的黃青漸變色長裙也出自黃榮華之手。布料珍貴,染色不容有失。黃榮華重新調整染缸染液,還試了小樣。為了均勻上色,他把11.3米布料裁成4.3米和7米兩塊!斑@個顏色在植物染缸里幾十秒就要染好取出,如果一起染,可能顏色會花掉!
本想在去年下半年的線下課程中,當作教案“插隊”制作這件長衫,收到布料的趙芳英驚嘆于兩位大師級匠人的精湛工藝!拔腋腿苏f,你要耐心等,我要另外騰出時間,一門心思做好這件衣服!
好布料配上好手藝
今年過完春節(jié),趙芳英出差后回到浦江開始設計裁制長衫。思路很明確,好馬配好鞍,好的布料就要拿出好技藝。因為門幅窄,制衣得大裁,中間需要拼接。于是,趙芳英想到了一種幾近失傳的針法黃鱔骨針法。
在傳統(tǒng)服飾中,黃鱔骨針法的比喻源于針腳形態(tài)的類比,黃鱔的脊椎骨細密且呈鋸齒狀交錯排列,黃鱔骨的反面針腳呈“八”字形、正面針跡是星點,形成類似黃鱔的背骨狀,因而得名。這種針法多用在衣物接縫精致、易磨損部位,可增強面料耐用性!艾F在已經很少見了,年輕師傅都不會縫,我也不常做了!壁w芳英介紹,黃鱔骨針法不光縫制方法比普通的復雜得多,對匠人的手藝也有很高的要求,手工基礎不扎實就縫不好!八鼘γ媪弦灿幸,面料要薄,縫出的接縫越窄越精致,如果太厚,就顯得很笨重,也就不適合這種針法!
不久前,記者有幸看到這件基本縫制成型的長衫。趙芳英小心翼翼地端出一塊素色土布,放到工作臺上,翻開土布,里面是折疊整齊的天青色四經絞羅長衫!捌綍r收著怕弄臟,特意用布包起來!壁w芳英笑著說。近距離看這塊四經絞羅,四根經絲為一組左右相絞而形成較大的孔眼,上面還有復雜的花紋,質地輕薄、手感滑爽,美觀又透氣,也難怪有人稱之為“中國版蕾絲”。
趙芳英翻出長衫里面,一整條黃鱔骨又細又長,完全看不到縫線的痕跡,“從正面看,或許能看到很少的小針眼,我們叫星點”。因為有花紋,制作這件長衫的黃鱔骨需要對縫,難度又提升了不少。長衫的領口采用了緄領托工藝,用了含蓄的針法看不到縫線,“傳統(tǒng)工藝縫制的領子穿舊了、破了還能拆卸,換上新的再縫上去”。裝領則用了針法縫出像編花一樣的花形,使領子有靈動性,穿著也更舒適透氣。趙芳英說自己是從父親那里學得一些含蓄的針法。這些年,她在父親傳授的工藝上進行了提升,這件長衫的縫制更是秉承了精益求精的理念與原則,每個部位都追求細節(jié),講究“平、正、齊”,“做出來的不僅僅是件衣服,而是一件藝術品”。
從2月開始,斷斷續(xù)續(xù)手工縫制這件長衫,趙芳英花了20多天,“差不多做好了,用彩線裝飾領口和袖口又花了一天時間!遍L衫成衣從領口到腳背,長約1.35米,11.3米的布料剩下2米多,趙芳英打算做一件小衫。原本想兩件衣服做好了一起寄往北京,聽到消息的客人已經迫不及待。完工第二天,趙芳英打包發(fā)貨,從夏天到春天的滿心期待迎來驗收!翱腿撕軡M意,說下次還要把其他布料帶來,來浦江找我。”
傾注三地匠人心血,千絲萬縷織就華章。華麗衣裳還需一個懂得欣賞的主人。趙芳英認真地回復對方:“合適、喜歡就好,這件衣服好好愛護。”